"香港"

搜尋"香港"共 1947 個相關結果

整合現有資源 先應急 後支援——專訪香港島校長聯會主席方仲倫

整合現有資源 先應急 後支援——專訪香港島校長聯會主席方仲倫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施政報告》雖有宏觀藍圖,但並未着重在教育上,香港島校長聯會主席方仲倫校長仍對《施政報告》表示贊同︰「政府為早前在教育上的改動對業界做了總結,以及重申國安教育的重要性,都是值得肯定的。」

詳細內容
響應大灣區融合 讓高中生了解內地民生 ——專訪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

響應大灣區融合 讓高中生了解內地民生 ——專訪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今年初《財政預算案》已提及,現屆政府對教育的資源投放已達 1,007 億,加上政府投放不少資源於防疫上,意味着教育資源難以有上調空間。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陳狄安主席按這個方向猜想,在《施政報告》未出台前,已預計政府在中、小學基礎教育方面不會有太大的改動。他特別留意到政府於《施政報告》中指出希望大專生融合大灣區發展,他指直資議會樂意提前於高中舉辦具深度交流活動,以響應政府大方向。

詳細內容
重新建立香港教育品牌 倡向境外推廣香港DSE課程——專訪教聯會副主席鄧飛

重新建立香港教育品牌 倡向境外推廣香港DSE課程——專訪教聯會副主席鄧飛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校長專訪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聯會副主席、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指,對於今次《施政報告》未有提及目前學界嚴峻的問題——縮班殺校,意味着政府會以「有序殺校」的方式處理生源不足的問題。他表示憂心︰「或者我以樓市作比喻會比較容易理解:樓價愈高愈多人買樓,樓價愈低,潛在買家反而不敢入市。」愈是縮班殺校,愈令家長對香港教育失去信心。鄧校長倡議政府將「香港教育」當作品牌處理,建立正面形象,向外推廣,才能提升香港 DSE 課程的國際地位。

詳細內容
各界攜手合作 弘揚愛國精神 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

各界攜手合作 弘揚愛國精神 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為了提高香港社會對愛國主義教育的認識,提升青少年的愛國精神,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和紫荊雜誌社聯合主辦「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論壇於7月10日舉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國家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視像出席)、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中聯辦教科部部長蔣建湘等人蒞臨主禮。多位重量級人士出席並發表講話,在香港教育界別具意義。

詳細內容
香港公開大學將改名為「香港都會大學」

香港公開大學將改名為「香港都會大學」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於2021年7月14日通過《2021年香港公開大學(修訂)條例草案》,香港公開大學的中、英文名稱將於2021年9月1日正式改為「香港都會大學」及「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詳細內容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 產品設計和營銷能力並重 由生產到製成 學生知識 緊扣市場需要(大學之路)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 產品設計和營銷能力並重 由生產到製成 學生知識 緊扣市場需要(大學之路)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是領先全球的國際金融中心,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客戶期望變得更高,市場對企業和物流專才需求極大。學系開辦物流及企業工程(榮譽)理學士學位組合課程,學生首年會學習企業及物流的基礎知識,年半後可選讀物流工程兼管理(榮譽)理學士學位或企業工程兼管理(榮譽)理學士學位,成為能有效管理資源、創造優勢提升企業競爭力、滿足客戶期望及要求的專業人才。

詳細內容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 結合工程與物流管理 以科技培訓為先 只要有熱誠 文理科生皆適合(大學之路)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 結合工程與物流管理 以科技培訓為先 只要有熱誠 文理科生皆適合(大學之路)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香港是領先全球的國際金融中心,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客戶期望變得更高,市場對企業和物流專才需求極大。學系開辦物流及企業工程(榮譽)理學士學位組合課程,學生首年會學習企業及物流的基礎知識,年半後可選讀物流工程兼管理(榮譽)理學士學位或企業工程兼管理(榮譽)理學士學位,成為能有效管理資源、創造優勢提升企業競爭力、滿足客戶期望及要求的專業人才。

詳細內容
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生物醫學工程人才炙手可熱 多元出路 以專業支撐醫療服務(大學之路)

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生物醫學工程人才炙手可熱 多元出路 以專業支撐醫療服務(大學之路)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隨着人口老化,本港醫療壓力不斷增加,社會需要更多生物醫學工程師,運用智能技術研發和更新醫療設備。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開辦「工學士(生物醫學工程)」課程,透過4大緊貼市場所需學習範疇,培育有志者投身生物醫學工程界,貢獻社會。

詳細內容
香港城市大學市場營銷學系 迎接大數據年代 應用i-Marketing+概念 主張實戰學習(大學之路)

香港城市大學市場營銷學系 迎接大數據年代 應用i-Marketing+概念 主張實戰學習(大學之路)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科技改變世界,市場營銷已走進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有見及此,香港城市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市場營銷)課程提出嶄新的「i-Marketing+」概念,培訓學生應用各種互聯網工具,運用大數據分析和了解目標客群,為企業制定精準具效益的創新營銷策略,訓練學生成為新一代全能市務專才。

詳細內容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	 致力發展完備課程 培育新世代電子商務專才(大學之路)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 致力發展完備課程 培育新世代電子商務專才(大學之路)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無論是金融科技的發展抑或大數據的應用等,在近年均有着顛覆性的改變。有見及此,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下稱「城大商學院」)為學生提供國際化的課程和機會,培養他們學習不同金融分析和應用技巧。學生在畢業後將具備豐富金融知識及相關的專業技能,使他們日後能在金融界別中脫穎而出。

詳細內容
香港城市大學理學院 把握科創發展機遇 嶄新多元課程 培育國際科研人才(大學之路)

香港城市大學理學院 把握科創發展機遇 嶄新多元課程 培育國際科研人才(大學之路)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科學是人類進步至關重要的基礎,時至今日,各式各樣的科研產物已佔據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各個重要領域。香港城市大學理學院(下稱「城大理學院」)相信,社會環境唯有重視科學,矢志培育具科研創新能力的新一代,才有望讓年輕人在現今新經濟社會中脫穎而出。因此城大理學院致力追求最頂尖的嶄新科學理念,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職業發展路向。

詳細內容
擺脫 STEM 觀念 以「創新」一詞多思考——香港才能教育研究會分享(18期)

擺脫 STEM 觀念 以「創新」一詞多思考——香港才能教育研究會分享(18期)

教育傳媒 教案分享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香港與世界各地連繫頻繁,加上完善的教育制度及本地科研實力,原本具備發展創新科技業的優越條件。根據 世界經濟論壇 2019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整體競爭力在全球排名第 3 位,可惜在「創新能力」只得第 26位,並於2019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科研基礎設施」亦只得第 23 位。由此可見,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尚欠足夠的基建和培訓。

詳細內容
反思科技產品使用習慣 如何銜接大灣區發展——專訪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18期)

反思科技產品使用習慣 如何銜接大灣區發展——專訪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由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下稱「資科辦」)負責的「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和「奇趣 IT 識多啲」計劃,香港中文 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樂見其成,然而他認為計劃暫未考慮如何對應大灣區發展,日後可能出現銜接問題。

詳細內容
首屆VR for Good香港中學生虛擬現實挑戰賽  以VR創新技術改善香港心理健康和環境

首屆VR for Good香港中學生虛擬現實挑戰賽 以VR創新技術改善香港心理健康和環境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VR技術初期多應用於模擬訓練、模擬手術操作,發展至今已應用於不同範疇,大會希望透過VR for Good 挑戰賽鼓勵香港中學生發揮創意,以「改善心理健康」和「改善環境與可持續性」為題材,設計創新的虛擬現實方案,共同應對香港社會和環境這兩個本港最逼切的社會問題。

詳細內容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馮燊均國學基金會合辦 粵港澳大灣區中華禮儀教育 幼兒繪本《禮樂好孩子》發佈會圓滿結束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馮燊均國學基金會合辦 粵港澳大灣區中華禮儀教育 幼兒繪本《禮樂好孩子》發佈會圓滿結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於2019年聯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香港)中華禮儀教育」項目,透過在中、小學及幼稚園積極推動中華傳統禮儀文化教育,讓學生從小在適切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誠敬謙和,建立良好品行及價值觀。過去兩年,項目得到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穩步發展。為配合及後將向全港幼稚園贈送推廣的幼兒繪本《禮樂好孩子》,特別於5月10日假香港中文大學李兆基樓5號演講廳,舉辦中華傳統文化禮樂幼兒繪本《禮樂好孩子》發佈會,向來賓講解繪本教材套之應用與教學策略。

詳細內容
多元發展為國際趨勢 重整課程以追上時代步伐——專訪團結香港基金社情研究主任 何杏研

多元發展為國際趨勢 重整課程以追上時代步伐——專訪團結香港基金社情研究主任 何杏研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團結香港基金社情研究主任何杏研指,宏觀世界各地的高中課程,只有香港如此特別,用一個公開試(即 HKDSE)銜接大學課程。她指出,世界各地具有 OECE 水平的高中生,約有 42%從應用課程畢業,芬蘭則高達 55%。在如此大環境下,香港要趕上國際步伐,應該由推動應用學習課程開始。

詳細內容
啟動模式二 支援友校推行應用學習——訪問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 許振隆校長

啟動模式二 支援友校推行應用學習——訪問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 許振隆校長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校長專訪

學校教育一向以因材施教為原則,在 HKDSE 考試中,校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兩個或三個選修科目。而優化課時後,更能照顧到學生的多元發展。

詳細內容
大學認受應用學習 帶動多元學習新時代——訪問香港中文中學聯會主席 梁冠芬校長

大學認受應用學習 帶動多元學習新時代——訪問香港中文中學聯會主席 梁冠芬校長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校長專訪 香港教育雜誌

香港中文中學聯會主席梁冠芬校長認為,優化課時原意是為了讓師生同時鬆綁,在壓力過大的高中課程中,可以喘一口氣。然而卻因在聯招院校入學計分方法中,選修科與應用學習科並不完全對等,令學生多選擇走「第三個選修科」之路,變相增加學習壓力。梁冠芬認為,若大學能認受選修科與應用學習科地位相同,則有助學生選讀應用學習科,提升他們的眼界與見識。

詳細內容
優化課時為學校提供足夠誘因 推動應用學習發展——訪問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校長

優化課時為學校提供足夠誘因 推動應用學習發展——訪問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校長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校長專訪

教育局提倡優化課時,看似是釋出主科的課時來讓學生投放更多時間在其他學習領域,其中一項包括應用學習。教聯會副主席鄧飛校長表示,應用學習與優化課時沒有直接關係,畢竟應用學習的範疇是歸類在選修科之下,如學生有意報讀應用學習課程,通常科目會恆常在週三下午及週六上堂,職業訓練局也會因應學生的學習時間,而調整應用學習的上課時間。

詳細內容
掌握應用學習 為人生創造選擇——專訪香港公開大學學術副校長關清平教授

掌握應用學習 為人生創造選擇——專訪香港公開大學學術副校長關清平教授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校長專訪 教育資訊

教育局公佈優化課時措施,學校可以視為啟動應用學習課程的新契機。對於有學校回應,並非所有大學在聯招承認應用學習課程的分數,可能讓學生報讀時多了考量。香港公開大學的課程一向緊貼社會發展需要,無論是甲類科目(選修科),還是乙類科目(應用學習課程),香港公開大學學術副校長關清平教授指,只要是最佳成績,亦會計算在收生標準之內,學生無須太憂慮。

詳細內容


搜尋更多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