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管理需大膽嘗「新」

中層管理需大膽嘗「新」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反反覆覆的疫情令教學出現新變化,時時變,不停變,可謂殺教育界一個措手不及。對於面對施行混成學習的挑戰,學校須從課程規劃入手,從學習管理系統的選用、怎樣調適及規劃網上教學課程、師生如何適應學習及教學模式的轉變,到教學模式的轉變(短片教學?實時網課?)、平衡教師工作量的安排、制定網課常規、如何照顧學生的多樣性、評估方式等都必須進行即時改革。

詳細內容
疫情下的圖書館管理法則

疫情下的圖書館管理法則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教育資訊

  自1 月疫情爆發以來,很多學校圖書館已經實行閉館,原因十分簡單,架上的圖書每天都有不少學生觸摸,大家都會擔心變為傳播細菌的温床。早前研究亦證實,新冠狀病毒能存在書籍上多天,試問家長如何放心學生到圖書館選書呢?如學生把圖書帶回家,家長能接受嗎?

詳細內容
善用社交媒體推廣閱讀

善用社交媒體推廣閱讀

教育傳媒

  一場世紀疫症影響了全人類的生活模式。若問到作為教師,究竟可以怎樣應對?常言道「有危便有機」﹗舉例而說,疫情之下,除了教授知識,學校也關心師生的健康,特意購入兩部圖書消毒機,消毒每一本歸還的書籍以作保障。實體課時減少,但學生自學機會可能多了,而老師亦可以趁着學生只有半日面授課堂而有更多空間去反思自己的工作,或有更多空間去設計課堂鋪排,在教學上作新的嘗試。

詳細內容
跨校合作 資訊共享

跨校合作 資訊共享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案分享

  一直以來習以為常的開學預備,隨著本學年到任新校,在保持距離的情況下參與開學會議、網課,辨認戴著口罩的新面孔,既具挑戰性亦富新鮮感。全港學生在家上課,大家充分表現出創意和應變能力,將課室變為直播室,實地拍攝虛擬背景,甚至調節燈光、收音也頗有心得。同事們並未因停課而停頓,反而花更多的時間適應運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因此,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成為不同學校的共通語言,透過此媒介引導學生自發地學習。

詳細內容
基層學生如何教?

基層學生如何教?

教育傳媒

  過去數月疫情肆虐,停課期間,我任教的學校更有不少基層學生礙於家庭經濟條件所限,只能用一台電腦,甚至單靠電話屏幕上課。面對如斯轉變,師長倘要維持教學質素,其所運用的教學法及教學工具也須與時並進,以切合學生多元需要。

詳細內容
小組共學 雙向交流  網上課堂黃金四部曲

小組共學 雙向交流  網上課堂黃金四部曲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案分享 教育資訊

  上學年是一個是充滿挑戰、特別又難忘的一年。在剛過去的九月,新學年以網課形式開課,及後才陸續恢復面授課堂。這種前所未有學習模式,不但為家長及學生們帶來許多問號,即使擁有豐富經驗的教學團隊亦需要在這種「新常態」底下重新整理教學進程。

詳細內容
跨境學生的學與教支援

跨境學生的學與教支援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案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不時反彈,上學年本港學生經歷停課與復課的安排,已逐漸適應電子教學。然而,對於一眾跨境學生而言,因邊境防疫的安排,無法順利回到本港繼續上學。為此,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電子學習組特別針對跨境學生設計了專屬的線上課堂時間表,讓跨境學生在2020-2021 學年也能全情投入新的課堂安排。

詳細內容
教學新常態 各師各法

教學新常態 各師各法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上期《教育專業》以「Back to School」為主題,我們邀請了中學、小學、幼稚園的校長接受訪問,講述疫情下的開課準備,我們希望能夠更深入地分享校內的實際操作情況,因此今期我們以「各『師』各法」為主題,邀請更多校長老師分享他們在新常態下教學的心得。

詳細內容
表達方式 不可忽視

表達方式 不可忽視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學懂英語和學好英語的分別在於,學懂英語只能看懂每個字,而學好英語除了明白每個字的字面意思外,還能顧及每字蘊含的意思和清楚每字的正確使用方式,後者亦是DSE閱讀卷的重點。

詳細內容
冀望疫情不再 期待學校泳池重開

冀望疫情不再 期待學校泳池重開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今年疫症横行肆虐,不只學校要提早放暑假及停止面授課堂,很多運動場館也暫時關閉,令市民減少了出外運動的機會,未能舒展身心。隨著疫情稍緩,學校漸漸恢復面授課堂,而政府也陸續重開各種康樂設施,放寬各場地的人數限制,大眾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同時,再次能於石屎森林內伸展筋骨,做喜歡的運動,其中當然少不了游泳!不少人為了抓緊夏天的尾巴,到泳池或海灘曬曬太陽,暢泳嬉戲。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