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見政府從善如流 營造多元學習環境
今次的《財政預算案》在教育方面的撥款有 1,147 億,佔政府總開支的 15.1%,雖然看似投入很多,但只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約 3.77%,與國家及世界先進國家 4% 的指標,顯然仍有距離。
詳細內容以教育貢獻發展動能 推進香港建設繁榮社會
香港經歷 3 年疫情打擊,加上外圍經濟疲弱,幾年下來累積頗高的赤字。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主題是「穩中躍進、共拓繁榮新願景」,並採取「中間偏鬆」的財政姿態。今年在教育方面的經常開支增加 63 億元至 1,040 億元,佔政府總經常開支 18.6%;教育總開支逾 1,147 億元,佔政府開支總額的比例約 15%,較去年增加近 7%,增幅依然是各個政策範疇最少的。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香港剛擺脫疫情困擾,經濟正值復蘇初段,政府在資源偏緊下面對較多制約,因此理解教育開支增幅未及預期。
詳細內容《2023-24 年度財政預算案》有關教育的主要政策措施
優質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關鍵,人才是香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資源與推動力。香港的未來,取決於能否持續供應大量優秀人才以應付市場所需。因此,政府十分重視教育,並大力投放資源,提升教育質素。2023-24 年度《財政預算案》,在教育方面的經常開支將增加 63 億元至 1,040億元,佔政府總經常開支 18.6%,是政府開支的一個重要部分,持續為香港貢獻發展動能。
詳細內容打開一本書 打開一個世界
圖書館存在為了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喜愛、享受閱讀。學校推行的閱讀政策、教學安排、師生的閱讀活動,亦影響着同學們的閱讀行為和興趣。作為圖書館主任,希望營造圖書館成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環境,教導同學善用圖書館資源及服務,在求學階段可以涉獵不同知識領域。
詳細內容活動引發學習動機 培養正向積極思維
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中有些課題對初中學生看似艱深,主要是因為課題涉及宏大的概念,例如「國家經濟概況及世界貿易」、「國家的政治體制和國家參與國際事務」,這些都是教師在學與教層面要攻克的難點。
詳細內容有教無類 以愛教化 設立短片頻道 寓學習於生活
「每個孩子都有其花期,他們各有不同的色彩、花紋和香味——不論哪種花朵,他們早晚終將盛放。」許詩蘊老師在教育生涯首年便遇上改寫她教育信念的自閉症學生,引導她走進自閉症孩子的世界,明白對方的想法和學習難點,並設計不同教材,自發拍攝英文短片以激發其學習興趣。學生在其悉心教導下,順利畢業踏入人生新歷程。許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學態度亦得到學界肯定,獲選為優秀教師。
詳細內容文理雙師結合 推動創意思維教學
近年香港教育銳意打破學科界限,促進跨科協作,培訓學生數理邏輯與創科思維,為學生打造學以致用的機會。早於七十年代,美國學者C. Samuel Micklus 與Theodore Gourley 開創「創意思維活動」(Odyssey of the Mind),要求學生活用科學原理,透過團隊合作,發揮創新精神解決難題,貼近當前 STEAM教育的精神。憑藉前瞻性的活動主題,「創意思維活動」深受學生熱愛,亦於 90 年代被引進香港。作為早期受益的學生,佛教黃允畋中學王家駒主任通過活動愛上數理化學,成為人師後更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賽事,在校內推動 STEAM教育,並與英文科胡靜雯主任合作無間,一同獲得優秀教師選舉的肯定。
詳細內容超越教育 實踐知識轉移 推動創新創業 培育企業家精神
香港教育大學(下稱「教大」)知識轉移辦公室近年積極將校內知識與研究成果轉化為應用或商品化的技術,於去年重組「創新及創業發展組 」(EdUHK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Unit,簡稱 EDuce),以「Empowerment」及「Community」為發展方針,主責於校園建立創業生態圈,支持創業家以創新思維及研究項目為本,與校內外持份者緊密合作,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初創企業,藉此為社會帶來正面效益。
詳細內容社區.學校.法律業界 「Street Law Hong Kong」 倡導社區法律教育
法律與生活息息相關,社會不但以法治作為基石,更保障人的平等、公義與自由。其中,居留、婚姻、樓宇買賣及遺產繼承,無一不與法制相關。故此,認識法律知識不但能保障自身權利,亦是公民責任之一。為進一步普及法律教育,促進公眾了解法治精神,法律系畢業生劉綽麟聯同教育工作者劉健宇及倪𩓙嘉創立「Street Law Hong Kong」,並得到香港教育大學知識轉移辦公室「教育與社會企業家基金計劃」(EASE Fund)的資助,成功透過創新互動教學知識轉移辦公室,普及法律知識,傳授給香港不同社群。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