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學校計劃」二十載 厚植兩地情誼 共創優質教育
香港特區政府於2004年便開展「姊妹學校計劃」,安排參與計劃的學校進行多元化的交流和互訪活動,深化香港師生對國家的歷史文化和最新發展的認識。正如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給香港中學生回信中,特別勉勵同學要「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姊妹學校正是一個將兩者相結合的重要交流平台。作為香港最大的愛國教育團體,教聯會亦積極承擔兩地教育交流橋樑的角色,為兩地學校提供專業支援。教聯會對計劃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早期倡議教育局增加對參與學校的撥款;校長、教師面對疑問時,提供協助和支援;疫情期間,教聯會也未曾停止推動計劃,組織線上姊妹學校締結儀式和線上交流活動,保持計劃的持續性;疫情後,教聯會迅速回應教育界的需求,組織大量姊妹學校締結儀式,並聯同旅遊業界制定交流團的規範和標準,確保交流質素。近期,教聯會還進行了問卷調查,對計劃推行20周年進行回顧,反映姊妹學校平台的意義和實際需要。
詳細內容加強兩地學生交流 校園生活增添色彩
本校自2016年起積極配合教育局推動的「姊妹學校計劃」,至今已經與來自北京和遼寧的四所中學締結為姊妹學校。本校亦計劃在未來繼續拓闊姊妹學校的網絡,加強中港兩地學生的交流。
詳細內容自然聯繫、有機結合 促進兩地專業成長
隨着疫情過去,近兩年中港交流開始復常,香港很多學校與內地的學校結成姊妹學校關係。疫情前普遍的姊妹學校都是分佈在大灣區內,疫情後有一普遍的現象,香港的學校開始與國內不同省市的學校建立姊妹學校的連繫,這情況相信更有助加強老師和學生對國家文化、歷史、國民身份認同、國情教育多角度的理解。
詳細內容推動兩地學校交流 豐富學生學習經歷
元朗朗屏邨惠州學校一直致力提供多元的學習經歷予學生,近年透過與姊妹學校進行不同領域的交流,本校老師在校園環境建設、管理經驗、課堂設計和教學手法等都有不少得着,對提升教學素質有很大的幫助。而本校學生亦在與姊妹學校的交流活動中拓寬了視野,加深對中國內地的認識及了解,從而提升國民身份認同。除了師生層面的交流外,本校亦樂於為家長提供一同參與姊妹學校的交流機會,讓家長們了解這個計劃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有何得益。我們從家長對這類交流活動熱烈和正面的回應得知,本校以姊妹學校計劃推動兩地學校間的交流的確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
詳細內容開拓國際視野 促進文化交流
在多元且全球化的時代,促進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變得愈發重要。對於一所本地照顧來自不同地方國家學生的本地學校而言,帶領學生去體驗不同文化和環境的學習機會是不可或缺的。我們的學校決定與一所位於內地的姊妹學校合作,帶來自非本地的學生到內地進行交流,為他們開闢一個特別的學習經驗。以下將分享這次交流活動的幾個重要方面。
詳細內容電子學習融入海事課程 高端科技培養專業技能
香港航海學校是全港唯一一間設海事課程的中學,除了傳統的中學課程外,學校會提供海事科專業訓練,教授船隻操作技能。多年來,培養了不少本地海事行業的人才。近年,學校參照海事處本地三級船長的海事指引,在此基礎之上將校本海事課程優化,加入待客之道、處理船上突發衝突等,作為船長需要具備的技能。同時,人工智能和數字化將在海事行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提升航運效率,還能幫助培養下一代更優秀的海事專業人才。學校因此將相關範疇進一步融入海事教育,為學生未來獲取資歷架構認證做好準備,奠定未來職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詳細內容人工智能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
在當今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能(AI)逐漸融入教育領域。近年來,人工智能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也引起了廣泛關注。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為我們實現融合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無論學生的學習能力或需求如何,AI也能較容易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的而且確,在特殊教育的理念下,我們應該善用人工智能技術,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援。本文嘗試探討AI在特殊教育中的創新應用,並闡述其對人工智能的創新教育能怎樣發揮,對特殊教育發展產生的機遇。
詳細內容學年終知識管理:學習管理系統 (LMS) 整合與新科技引入的契機
隨着科技的迅速發展,小學教育也迎來了新的契機。學習管理系統(LMS)作為教育科技的重要一環,越來越多的小學在學期終利用LMS整合全年各老師製作的電子教學資源。這裏將分享學習管理系統在知識整合與管理的角色,並探討新科技人工智能(AI)在教育的應用及所需的師資培訓。
詳細內容不懈堅守教育理念 以情凝聚師生情誼 校園薪火代代相傳
隨着社會人口結構轉變,本地生育率持續偏低,導致適齡學童數目不足,近年不少學校面臨「縮班殺校」的危機。五十多年歷史的華富邨寶血小學受到學童人口下降的影響,加上華富邨重建及搬遷計劃的衝擊,去年宣布逐年停辦。鍾苑茵校長於去年9月接任校長一職,隨即需要面對學校停辦帶來的種種挑戰,凝聚學校向心力、穩定教師團隊,在餘下學年為學生提供優質全人教育,是鍾校長上任後必須深思的重要課題。今期新校長對談,鍾校長將分享箇中經歷和感受,如何帶領學校圓滿完成歷史任務。
詳細內容香港兒童幸福感現狀與改進策略
香港兒童幸福感的現狀令人擔憂,儘管政府實施了多項舉措來促進兒童幸福感,但香港兒童在全球幸福感調查中的排名仍然較低。嶺南大學(2020)的一項研究顯示,香港12歲和10歲兒童的整體幸福感分別在35個參與國家和地區中排名最低和倒數第二。研究發現,香港兒童在「閒暇時間使用」和「被成年人傾聽」方面得分較低,反映出他們在家庭和學校環境中缺乏足夠的情感支持和自由時間。此外,近一半的受訪者在調查前兩周內感到壓力,並報告了不同程度的校園欺凌現象。此類問題不僅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也對其整體福利造成負面影響。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