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R進行遊戲教育 提升ADHD兒童執行功能   以AR進行遊戲教育 建立本地數據庫和評估準則

香港教育大學
以AR進行遊戲教育 提升ADHD兒童執行功能 以AR進行遊戲教育 建立本地數據庫和評估準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每人也有獨特一面,會抱有優點,更會擁有性格上的缺點或不足,你我皆是。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小朋友,如患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自閉症等,亦值得擁有與一般小朋友一樣的發展機會。為了讓他們可以順利學習,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梁智熊教授與程式開發公司AESIR合作,設計「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童AR遊戲學習計畫」,期望讓有需要的家庭得到教育上的支援。

詳細內容
引用語料庫 打造英語教學工具 探索語言奧妙之境

香港教育大學
引用語料庫 打造英語教學工具 探索語言奧妙之境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語言除了用來溝通,也是了解一個國家民族文化歷史的工具。學習一種語言,若單靠死記硬背,必然感到乏味困難。香港教育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馬清博士、李鳳琼博士、王立勛博士及陳雪珠博士一起建立了「語料庫教學支援網上平台」(CAP),可將大量複雜數據的語料庫(Corpus)應用在中、小學的英語學習環境裏,老師們透過簡易的操作,讓同學們學習英語增添動機和樂趣。

詳細內容
數據化的中文學習資源   香港舊電影粵語語料庫   透過情境對白學習語言

香港教育大學
數據化的中文學習資源 香港舊電影粵語語料庫 透過情境對白學習語言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對語言學家來說,研究語言最奧妙之處,就是能夠從語言的演化中,疏理及鑽研出時代的變遷與發展。香港教育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副教授及系主任錢志安博士前後花了約10年時間建立「二十世紀中期香港粵語語料庫」,從跨越20年的電影對白中,探索廣東話的前世今生,更從珍貴的大數據中,看到了語文教育的價值及可能性,希望發展成有效的廣東話教學工具,對教育及學習者,作出強大的支援。

詳細內容
糅合互動及動態數碼影像 探索語言學習中文字

香港教育大學
糅合互動及動態數碼影像 探索語言學習中文字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中文字蘊含許多中國哲學及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智慧結晶。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洪強博士是愛字之人,為了讓不同背景人士明白中文字型結構意義,研發出新的教學框架及互動軟件平台,將文字轉化為動態圖像。學習者可在新層面體驗造字的智慧,享受學習中文字的樂趣。

詳細內容
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 中華禮儀教育 推廣禮樂文明 建立優良禮儀價值

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 中華禮儀教育 推廣禮樂文明 建立優良禮儀價值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自2019年起,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同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香港) 中華禮儀教育」活動,為學界提供有關中國傳統文化涵養及品德教育的支援。活動口碑載道、反應熱烈,中文大學國學中心鄧立光博士分享未來將如何進一步推廣「禮樂文明教育」。

詳細內容
教師視角: 充滿挑戰的2020-2021新學年 我們對教育有何展望?

教師視角: 充滿挑戰的2020-2021新學年 我們對教育有何展望?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2019-20學年,全球經歷了一個不一樣的教育旅程,而開課在即的2020-21學年又會是怎樣的呢?是充滿陽光氣息的旅程?是風雨飄搖的旅程?不論怎樣,我們相信2020-21學年將會成為這二十年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詳細內容
扶助子女身心成長 做好升小準備

扶助子女身心成長 做好升小準備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升小攻略 教育傳媒

K3 小孩從幼稚園升讀到小學,校園生活會出現巨大轉變,家長應了解孩子的特點要需要,做好準備,扶助子女迎接新形式校園生活,身心與學業同時成長。

詳細內容
了解子女特質 配對合適學校

了解子女特質 配對合適學校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升小攻略 教育傳媒

每間學校均擁有自己獨特的辦學理念和特色,家長為子女選校時,宜多站在子女的角度,配對合適他們身心發展成長及學習的學校。比如孩子是活躍好動還是文靜內斂、愛好動腦筋還是喜歡手工勞作,這些因素比單純看重學科成績更為重要。以下提供多項應注意的重點,家長選校時可多加留意與思考。

詳細內容
網上學習三部曲 開拓自主學習空間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學校
網上學習三部曲 開拓自主學習空間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疫情下的「網上學習」模式林林總總,五花八門,是教育界的重大挑戰。然而,本校卻視之為機遇—「善用電子學習,啟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量」,教學以學生為本,持續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建構知識,促進自主學習。

詳細內容
以藝術融入正規課程 多元、趣味、 發掘潛能、建立自信

以藝術融入正規課程 多元、趣味、 發掘潛能、建立自信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到校直擊 升小攻略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藝術陶冶性情,對於樂善堂劉德學校來說並非口號,而是學校未來的大方向。歐耀輝校長表示,校內藝術教育向來發展得不錯,因為學校認同多元智能理論,銳意發掘學生各樣潛能。學校在新學年的重點項目,必數布偶劇場和愛麗絲劇場,把布偶和話劇元素融入中英文科之課程規劃內,令學生提升中英語的表達能力和學習語言的興趣、發展藝術潛能,更能於表演場上建立自信,一舉數得,大家都甚為期待。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