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建立香港教育品牌 倡向境外推廣香港DSE課程——專訪教聯會副主席鄧飛
教聯會副主席、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指,對於今次《施政報告》未有提及目前學界嚴峻的問題——縮班殺校,意味着政府會以「有序殺校」的方式處理生源不足的問題。他表示憂心︰「或者我以樓市作比喻會比較容易理解:樓價愈高愈多人買樓,樓價愈低,潛在買家反而不敢入市。」愈是縮班殺校,愈令家長對香港教育失去信心。鄧校長倡議政府將「香港教育」當作品牌處理,建立正面形象,向外推廣,才能提升香港 DSE 課程的國際地位。
詳細內容盼政府開拓收入來源 穩定幼稚園營運——專訪教聯會副主席林翠玲
教聯會副主席林翠玲作為幼稚園業界代表,她表示目前幼稚園正面臨寒冬,因為過渡期津貼將停止發放,加上現時幼稚園收生困難,政府按學生人數為學校提供資助,但資助卻不足以應付日常營運。林翠玲校長表示了解目前政府赤字嚴重,資源不足,難以要求政府提升資助額。她建議政府參考直資學校的做法,讓幼稚園既能收取資助,又可收取學費,以解幼稚園燃眉之急。
詳細內容學生人口減少 凍結教師人手共渡時艱 完善小學中層人手架構 推動優質教育——專訪教聯會主席黃錦良
經過小學業界多年爭取,今屆政府於 2017 年底成立了教師專業發展專責小組,其後專責小組於 2019 年初建議「理順公營小學校長和副校長薪酬及改善公營小學中層管理人手」。相關建議已獲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及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通過,惟受社會事件影響,立法會未能如常處理議案,現時尚欠財委會落實。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錦良主席指出,今次《施政報告》以大篇幅強調國安教育,惟目前小學欠缺中層人手,或影響推行的成效。他期望教育局盡快向下屆立法會提交議案,爭取議員支持通過撥款,確保明年 9 月新學年能夠落實。
詳細內容校情與國情並行 推展「九美德行」提升共通能力
道教青松小學(湖景邨)鄭志明校長表示,推行國民教育,同學成長歷程中的個人修身方面,將得到莫大裨益。該校辦學團體為青松觀,鄭校長說︰「青松觀提倡傳揚中華文化,當中『九美德行』包括:忠、孝、廉、節、義、信、仁、惠、禮,正正呼應中華文化內的美德,讓學生學習成為謙謙大國的國民。」
詳細內容愛國幼教 以「修身」哲學融入課堂
現時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主要涉及初小至高中,至於幼稚園又如何建立學生的國家觀念呢?學校在實際執行上,教育局該如何支援呢?基督教樂道幼稚園何敏茵校長認為,很多概念從小培育最好,尤其價值觀方面,幼稚園的教導絕不可少。
詳細內容倡國內團隊到校支援 培育愛國生力軍
回歸已二十四年,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何世昌校長認為現時才推行國家安全教育及公民科,雖遲卻為時未晚。何校長說︰「香港一直需要健全的教育體系,才可以慢慢拆解長久以來積累下來的問題。愛國教育對學生個人來說是『全人教育』,其實同時亦補足了整個教育體系,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詳細內容愛國活動宜古今並重 應對當代中國軟實力富信心
當學校需要舉辦愛國相關活動,可能較先想到書法、茶道、詩詞歌賦等中國古代文化。教聯會副主席鄧飛指,這些着重中華文化的愛國活動一直不缺,但成效不夠顯著,他主張需要古今並重,讓學生多接觸時下內地發展及文化,貼近國情,拉近兩地聯繫,才能培育學生深厚的愛國心。
詳細內容教導學生認識國家 乃應有之義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一直有舉辦不同的交流團,到內地交流自然亦少不了。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指,一個國家的公民認識自己國家,以及培養學子愛國情感,可說是基本公民教育元素。陳狄安主席說︰「我認為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到的基本要求,並應多角度了解國家,要了解成功,也要了解不足。」
詳細內容優化課時為學校提供足夠誘因 推動應用學習發展——訪問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校長
教育局提倡優化課時,看似是釋出主科的課時來讓學生投放更多時間在其他學習領域,其中一項包括應用學習。教聯會副主席鄧飛校長表示,應用學習與優化課時沒有直接關係,畢竟應用學習的範疇是歸類在選修科之下,如學生有意報讀應用學習課程,通常科目會恆常在週三下午及週六上堂,職業訓練局也會因應學生的學習時間,而調整應用學習的上課時間。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