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校語文課程 為學生創造機會——梁式芝書院 周淑敏校長

聯校語文課程 為學生創造機會——梁式芝書院 周淑敏校長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教育資訊

自優化課時後,因應教學制度的轉變,學生學習策略也有所調節。我們鼓勵學生更加專注於現有的科目之中,將來新學制不再是 3322+X 的趨勢,反而是走向 332+A,換言之,通識科的角色轉變之後,釋放課時的同時也在釋放學生的精力。我們鼓勵學生盡量讀好 3X,至少能打好原本科目的基礎,爭取最佳成績。

詳細內容
模式一課程 發展更自由——訪問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 黃慧文校長

模式一課程 發展更自由——訪問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 黃慧文校長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應用學習的課程種類繁多,但選擇權應該讓學生自己掌握在手中,從自己的興趣出發, 而不是由學校決定。

詳細內容
啟動模式二 支援友校推行應用學習——訪問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 許振隆校長

啟動模式二 支援友校推行應用學習——訪問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 許振隆校長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校長專訪

學校教育一向以因材施教為原則,在 HKDSE 考試中,校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兩個或三個選修科目。而優化課時後,更能照顧到學生的多元發展。

詳細內容
開放創造學習空間 擺脫傳統學習思維——訪問新界校長會主席 邱少雄校長

開放創造學習空間 擺脫傳統學習思維——訪問新界校長會主席 邱少雄校長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校長專訪 校長專訪

教育局推出的應用學習課程多年來一直在優化過程中,以前是職業先修課程,學生修讀完畢隨即投入職場,沒有過渡空間。邱少雄說,現時應用學習課程的課程功能已出現重大轉變,課程範圍覆蓋廣泛,內容已隨時代大幅度改善。

詳細內容
開辦職業英語 提升「應用」能力——訪問浸信會永隆仲學 鄭繼霖校長

開辦職業英語 提升「應用」能力——訪問浸信會永隆仲學 鄭繼霖校長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校長專訪

浸信會永隆仲學為學生引入「職業英語」,一來可以讓學生接觸更多職業,有助他們的生涯規劃,二來也可以推動英語,甚至讓學生以多一項英語成績來報讀大專院校。

詳細內容
掌握應用學習 為人生創造選擇——專訪香港公開大學學術副校長關清平教授

掌握應用學習 為人生創造選擇——專訪香港公開大學學術副校長關清平教授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校長專訪 教育資訊

教育局公佈優化課時措施,學校可以視為啟動應用學習課程的新契機。對於有學校回應,並非所有大學在聯招承認應用學習課程的分數,可能讓學生報讀時多了考量。香港公開大學的課程一向緊貼社會發展需要,無論是甲類科目(選修科),還是乙類科目(應用學習課程),香港公開大學學術副校長關清平教授指,只要是最佳成績,亦會計算在收生標準之內,學生無須太憂慮。

詳細內容
應用學習最終目標 提升共通能力——專訪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

應用學習最終目標 提升共通能力——專訪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校長專訪 教育傳媒

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認為「選讀任何課程,學生應以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先行,而最終目標,就是培育出學生優秀的共通能力。」中學生應以全人均衡發展為大前提。

詳細內容
大學認受應用學習 帶動多元學習新時代——訪問香港中文中學聯會主席 梁冠芬校長

大學認受應用學習 帶動多元學習新時代——訪問香港中文中學聯會主席 梁冠芬校長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校長專訪 香港教育雜誌

香港中文中學聯會主席梁冠芬校長認為,優化課時原意是為了讓師生同時鬆綁,在壓力過大的高中課程中,可以喘一口氣。然而卻因在聯招院校入學計分方法中,選修科與應用學習科並不完全對等,令學生多選擇走「第三個選修科」之路,變相增加學習壓力。梁冠芬認為,若大學能認受選修科與應用學習科地位相同,則有助學生選讀應用學習科,提升他們的眼界與見識。

詳細內容
選校/面試難題Q&A

選校/面試難題Q&A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在子女的學業路上,如何選校成為一大難題。既抱着讓子女入讀名校的心願,亦希望發揮他們的潛能,不僅需要在兩者中取得平衡,更要為子女作出最後選擇,其實壓力甚大,深怕「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為了急家長所急,教育傳媒於網上搜羅了部分常見的選校問題,並找來不同的校長作專業回應,為家長們提供寶貴的參考。

詳細內容
疫情下 反思學校的作用

疫情下 反思學校的作用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2019冠狀病毒病肆虐全球,全港學校(包括幼稚園、小學、中學、特殊學校及提供非正規課程的私立學校)按教育局的指示,於2020年2月3日開始停課。之後雖然因應疫情發展,在五月份恢復面授課堂,但不久又提早放暑假。新學年之後,網課和部份面授課,成了教與學的新常態。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家長、作為學生,也是時候反思學校教育所起的作用是甚麼?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