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數據及資源 發展優質教學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

樂善堂楊仲明學校
善用數據及資源 發展優質教學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

教育傳媒 到校直擊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升小攻略 教育傳媒

    大數據年代,不僅大公司、大機構會分析數據,即使在教學上,只要懂得分析數據,同樣可以有助分析學生成績。「識得用其實好好用」,樂善堂楊仲明學校蕭子亮校長說,學校各科分析學生公開及校內評估成績,了解課程的實施及強弱項,從而調整教學策略。蕭校長上任四年來,學生整體成績顯著提升,最重要還是注重學習差異,為不同能力的同學提供個別教學輔助,加強學生學習動力,成績才能拾級而上。

詳細內容
另一英語學習盲點 —魔鬼字母【s】

另一英語學習盲點 —魔鬼字母【s】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上期提及怎樣的英語拼音方法才是恆之有用。今期會為讀者介紹怎樣攻破另一英語學習盲點—魔鬼字母【s】。為甚麼我稱它為魔鬼【s】呢?

詳細內容
小一新生入學適應錦囊

小一新生入學適應錦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升小攻略 專家分享

    孩子升讀小一!對家長和孩子都是一件大事。小學是孩子正式進入以學習為主的成長階段。升讀小一的學生所遭遇的適應困難大多與學校環境、學習生活及自理要求的轉變有關。家長和學校如能及早為孩子進行適應訓練,有助孩子升讀小一的適應,能讓孩子更快、更樂地投入到小學的學習生活。

詳細內容
網上學習三部曲 開拓自主學習空間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學校
網上學習三部曲 開拓自主學習空間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疫情下的「網上學習」模式林林總總,五花八門,是教育界的重大挑戰。然而,本校卻視之為機遇—「善用電子學習,啟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量」,教學以學生為本,持續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建構知識,促進自主學習。

詳細內容
最新選校條件:疫情應對能力

最新選校條件:疫情應對能力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升小攻略 教育傳媒

疫情關係,今年的課堂安排變得不再一樣。而疫情仍然不明朗,且思考要應付往後可能又再出現的疫病或是突發事件,學校的處理能力和應變速度成為一項新指標。學生入讀後,不知何時再遇事故,學校的應變表現可有助應對所帶來的困難。

詳細內容
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四)﹕ 進步從好方法開始

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四)﹕ 進步從好方法開始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上回提及坊間的 【自然拼讀 / 拼音】【Phonics】方法,大多教導學生把每個字母的音逐一拼讀,如【c…a….t貓】,但筆者認為這種方法既吃力又不討好。為甚麼?

詳細內容
沒有上課的開學,怎麼辦?

沒有上課的開學,怎麼辦?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根據日前教育局局長的宣佈,雖然九月一日將如期開學,但卻是因爲防疫需要而學生普遍不能回校上課的開學,變成「開學而不上學,復課而不上課」的無奈局面。轉眼已到八月底了,正常來說,一間中學怎麼都應該要準備開學的各項工作的了。但沒有學生回校上課,只能進行網上學習的開學,應該如何進行呢?

詳細內容
「祖堯 BB」去哪兒?

「祖堯 BB」去哪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早前透過Facebook發文預告,將於明年3月暫別香港,到在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全球第11名、亞洲第1名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下簡稱「南大」),接任該校醫學院院長和高級副校長。消息一出,香港人便開始關注南大是一個怎樣的學校,能吸引沈祖堯暫別香港?

詳細內容
電子教學、BYOD、 網上學習的新路向

電子教學、BYOD、 網上學習的新路向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2019新型冠狀病毒」全球肆虐,疫情令多個行業進入前所未見的寒冬,何時才會再見曙光、走出逆境呢?事實上,不止是上班一族,學童所受的影響亦非常大。很多小朋友可能平時不願上學,在經過半年的「在家抗疫」後,反而渴望可以開開心心上學去,見見同學們。

詳細內容
打開英語閱讀能力不好之謎(二)

打開英語閱讀能力不好之謎(二)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上回提到閱讀就是要理解文章,而大多數人認為理解文章就是要多學一些艱澀的詞彙,筆者對此做法有強烈的保留。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