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多元教育策略 從今改寫成功定義
「求學不是求分數」是老生常談,往往莘莘學子的求學路上卻拘泥於如何考取高分。我們應重新思索何謂教育的真諦,怎樣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至關重要。作為小學校長,筆者想分享如何糅合創新思維,以打造一個能夠培養學生自信心、擁抱多元才能和勇於冒險的學習環境。
詳細內容東華學院銳意創新 助同學啟動未來 成就夢想
於 2010 年由東華三院創立的東華學院,近年在學術研究和新興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佳績,展現學院學術團隊卓越的學術實力,亦展現師生關愛社群的一面。學院除了在所擅長的醫療護理等傳統專業領域內穩守佳績,更持續在新興交叉學科如醫療資訊及服務管理、應用老年學等方面進行創新性的研究探索,為香港與內地乃至國外的高等教育發展注入嶄新動力,成果斐然。
詳細內容理論與實戰兼備 傳授 AI 及語言文化知識 培育新世代翻譯專才
翻譯系不僅着重學生的雙語能力,還有其跨學科知識,從理論及實務兩方面鍛鍊學生的專業水平和思辨能力,培育全方位翻譯人才。嶺南大學翻譯系副教授許定欣指出,翻譯系不僅聚焦於語言能力的培育,同時亦開拓學生眼界,打破「讀翻譯只能做翻譯」的觀念。嶺大翻譯課程自 1986年創辦至今,一直與時並進,既幫助學生提升寫作及口語能力,又提供其他不同範疇的教育以及實踐機會,培養他們的開放思維和文化內涵,並借助 AI 時代的科技,成就新世代翻譯人才。
詳細內容裝備專業競爭優勢 成就業界工程精英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秉持着建設社會,服務社會的使命,開設「產品及工業工程(榮譽)工學士組合課程」(簡稱 PIE)與「物流及企業工程(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簡稱LEE),在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的學習中加入商業元素,成就新時代所需的工程人才。兩個組合課程下各設兩個學士學位課程,同學須修讀基礎課程後,在二年級再選擇學士學位課程。PIE 下設有「產品工程兼市場學(榮譽)工學士學位」(簡稱「PEM」)及「工業及系統工程學(榮譽)工學士學位」 (簡稱 ISE);LEE 下則設物流工程兼管理(榮譽)理學士學位(簡稱 LEM)或企業工程兼管理(榮譽)理學士學位(簡稱 EEM),一個 JUPAS Code,兩款選擇的模式甚具彈性。課程理論與實踐兼備,受權威機構認可,學生畢業後可獲得國際認可的專業資格,使他們在國際上具備競爭優勢。
詳細內容推動探究式學習 提升學生成就感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通常扮演着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而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和記憶知識。然而,這種單向的教學方式並不能徹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近年來,教育界積極推動 STEAM 教育,着重「動手做」的教育理念,讓學生有機會將知識應用於生活當中,激發探究的好奇心,培養解難能力。而探究式學習亦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法,與 STEAM 教育互相配合。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提問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批判思維能力。
詳細內容個性化學習的未來
在現代教育領域中,人工智能(AI)正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特殊教育的理念下,我們應該善用人工智能技術,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援,促進共融而有溫度的教育環境。
詳細內容創設友善社區學校 達致社校政商共贏
在這個被資訊科技產物所包圍的世界中,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經常反思孩子在未來取得成功所需要培養的最關鍵態度和能力是什麼?不論這個世界如何瞬息萬變,我們深信一些核心價值觀,包括正直、善良、誠實和堅韌,以及解難能力、溝通能力及創新思維等共通能力,都是培養孩子成長的永續基石,使他們在未來成為富有同理心、自信、負責任和有韌性的年輕人。
詳細內容同創共學——Learning for Good
近年人工智能科技應用席捲全球,成為全國以至世界各地的風潮,而 AI 發展亦為教育界帶來很大的迴響及啟示。上年度,社會各界對 AI 的廣泛應用仍有不同的擔憂,直至今天也仍在討論如何杜絕 AI 造成抄襲,然而,隨着 AI 的普及化,廿一世紀的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不再是阻止同學運用 AI,而是要思考如何應對 AI 帶來的挑戰,並讓老師、家長、學生親身學習及體驗AI 科技,消除對它的誤解,充分掌握 AI 的優勢,裝備自己,迎接未來的機遇及挑戰。
詳細內容從文化學習交流見各地教育優勢
疫情後,人們對於旅遊的熱情再度高漲,學校的遊學團和交流活動也變得更加頻繁。為了了解不同地區學校和教育體制的異同,我校師生近年走訪了不同地區,著重探索各地的教育優勢。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