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關愛校園氛圍

營造關愛校園氛圍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7 月 2 日,在我正式踏進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的第一天,學校以一隻黑色的小狗的「錫錫」作為我意想不到的歡迎儀式。雖然牠弄得我一臉口水,但這份無法抗拒的熱情是如此令人窩心。

詳細內容
給小六升中學生的建議

給小六升中學生的建議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小六同學已完成中學放榜、註冊以及參與了中一入學前學科測驗。不少家長及同學也開始花時間購買課本、校服,準備迎接中學生活。

詳細內容
以愛育人 支援自閉症孩子 向境外推展 由香港走向世界

以愛育人 支援自閉症孩子 向境外推展 由香港走向世界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擁有獨特的潛能,只需提供適當的支援和輔助,能夠幫助他們克服學習障礙,發揮自己的才能。林家儀校長自大學畢業後已投身特殊教育界,極具前線教學經驗,尤其是自閉症範疇,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探索如何更好地支援自閉症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深入了解自閉症學生的獨特需求,透過各種教學策略和輔助技術引導學生克服困難,激發他們的潛能。她表示:「由於特殊學校自閉症的學生愈來愈多,不論是學生還是家庭,對於自閉症譜系亦需要更多的了解及支援。」因此,多年來,林校長一直透過不同的方式大力推動支援自閉症範疇發展,希望真真切切地幫助自閉症學生及其家長。

詳細內容
以技術點亮理想 造就專業工商人才 創新締造不凡未來

以技術點亮理想 造就專業工商人才 創新締造不凡未來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創新科技樞紐,正迎來新一輪工業轉型升級的機遇。新型工業化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大量跨領域、跨學科的專業人才。不少學校皆舉辦活動深化學生對創科及工業的認識,幫助他們及早裝備自己,了解不同行業需要。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秉持着建設社會,服務社會的使命,致力培訓新時代所需的工程人才。其開設「產品及工業工程(榮譽)工學士組合課程」(簡稱 PIE)與「物流及企業工程(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簡稱 LEE),除教導學生掌握專業的工業與系統工程知識外,亦強調培養市場營銷意識,令同學能掌握及應用創新科技,了解社會發展需要,因此畢業生深受業界歡迎。組合課程理論與實踐兼備,受權威機構認可,學生畢業後可獲得國際認可的專業資格,使他們在國際上具備競爭優勢,適合有志於工程界發展的應屆 DSE 畢業生報讀,儘快把握成為系統工程師的路徑,開啟理想前程。

詳細內容
奧運英語

奧運英語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 Olympics」今年 7 月即將在法國巴黎舉行,筆者希望這篇文章能令大家對奧運或運動的英語術語有更深入的認識。首先由奧運的標誌「五色環 Five Rings」說起:它象徵五大洲和世界各地運動員的團結。奧運的「座右銘 Motto」:「Citius、Altius、Fortius」,它是拉丁文;意思就是「Faster, Higher, Stronger 更快、更高、更強」,代表對運動卓越的追求。參與國家都會準備「國旗 National Flag」及「國歌National Anthem」,預備自己國家運動員在比賽項目中獲獎時使用的。另外「奧運聖火 Olympic Flame」的象徵「火炬 Torch」,由不同的運動員傳遞到會場。筆者最喜愛便是看到可愛的「吉祥物 Mascot」,2024 年的吉祥物名字是「Olympic Phryge」,它的形狀是一頂「Cap 小帽」,象徵「自由 Freedom」。

詳細內容
創新多元教育策略 從今改寫成功定義

創新多元教育策略 從今改寫成功定義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求學不是求分數」是老生常談,往往莘莘學子的求學路上卻拘泥於如何考取高分。我們應重新思索何謂教育的真諦,怎樣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至關重要。作為小學校長,筆者想分享如何糅合創新思維,以打造一個能夠培養學生自信心、擁抱多元才能和勇於冒險的學習環境。

詳細內容
為專業教育開拓新路徑

為專業教育開拓新路徑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隨着社會、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應用型大學的出現為學生提供了培養專業技能的新途徑,對香港中學教育產生了一定影響和啟示。

詳細內容
東華學院銳意創新 助同學啟動未來 成就夢想

東華學院銳意創新 助同學啟動未來 成就夢想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於 2010 年由東華三院創立的東華學院,近年在學術研究和新興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佳績,展現學院學術團隊卓越的學術實力,亦展現師生關愛社群的一面。學院除了在所擅長的醫療護理等傳統專業領域內穩守佳績,更持續在新興交叉學科如醫療資訊及服務管理、應用老年學等方面進行創新性的研究探索,為香港與內地乃至國外的高等教育發展注入嶄新動力,成果斐然。

詳細內容
理論與實戰兼備 傳授 AI 及語言文化知識 培育新世代翻譯專才

理論與實戰兼備 傳授 AI 及語言文化知識 培育新世代翻譯專才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翻譯系不僅着重學生的雙語能力,還有其跨學科知識,從理論及實務兩方面鍛鍊學生的專業水平和思辨能力,培育全方位翻譯人才。嶺南大學翻譯系副教授許定欣指出,翻譯系不僅聚焦於語言能力的培育,同時亦開拓學生眼界,打破「讀翻譯只能做翻譯」的觀念。嶺大翻譯課程自 1986年創辦至今,一直與時並進,既幫助學生提升寫作及口語能力,又提供其他不同範疇的教育以及實踐機會,培養他們的開放思維和文化內涵,並借助 AI 時代的科技,成就新世代翻譯人才。

詳細內容
裝備專業競爭優勢 成就業界工程精英

裝備專業競爭優勢 成就業界工程精英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秉持着建設社會,服務社會的使命,開設「產品及工業工程(榮譽)工學士組合課程」(簡稱 PIE)與「物流及企業工程(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簡稱LEE),在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的學習中加入商業元素,成就新時代所需的工程人才。兩個組合課程下各設兩個學士學位課程,同學須修讀基礎課程後,在二年級再選擇學士學位課程。PIE 下設有「產品工程兼市場學(榮譽)工學士學位」(簡稱「PEM」)及「工業及系統工程學(榮譽)工學士學位」 (簡稱 ISE);LEE 下則設物流工程兼管理(榮譽)理學士學位(簡稱 LEM)或企業工程兼管理(榮譽)理學士學位(簡稱 EEM),一個 JUPAS Code,兩款選擇的模式甚具彈性。課程理論與實踐兼備,受權威機構認可,學生畢業後可獲得國際認可的專業資格,使他們在國際上具備競爭優勢。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