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學科專門化 提升學習成效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 STEAM 教育,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將於 25/26 學年起於小學開設「人文科」及「科學科」,屆時常識科將被該兩個科目取代,藉以強化學生的科學和創意思維,並預留約 2 億元向公帑資助小學發放「一筆過津貼」,提升設施及設備。科學科和人文學科的分拆使得教學更加專門化,學校可以聘請相關專業的科任老師,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效。
詳細內容科學小幼苗 成就大未來
行政長官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及由 25/26 學年起,分階段開設科學科及人文科,以逐步淘汰現時的常識科。現時的小學常識科推行逾 25 年歷史,一直以來眾說紛紜,筆者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同時作為小學生的家長,有機會了解到不同持份者的意見,藉此機會與讀者分享和交流。
詳細內容科學教育一脈相承 中小銜接 奠定牢固基礎
《施政報告》提出,小學常識科兩年後分拆為「人文科」和「科學科」。學生能早些接受科學思維訓練,有系統教授科學的基礎知識,讓小學科學科更容易涵接中學課程,中學階段的學生有更多學習和研究科學的時間和空間,有利學生發展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的知識、技能及態度。我相信這個發展有助培養香港科技人才,更有助建立香港創科企業。
詳細內容拆分常識課程 有利整體規劃
常識科的前身是社會、自然及健教三個科目,於 1996 年綜合成常識科,以便整合三個學科的內容。近日,特首在 2023 施政報告提及有關小學教育方面,會於 2025/26 學年將常識科分拆成人文科、科學科。
詳細內容擁抱「一帶一路」機遇 裝備學生應對 全球化挑戰
日前教育局提出有關小學常識科分拆為人文科和科學科的政策引起了廣泛討論。作為校長,我對這個政策對非華語學生的影響表示關注。我們需要探討這個政策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以及非華語學生是否具備應對學科變化的能力。
詳細內容以學生為本 秉持教育信念 發掘生命真善美
鄭麗娟校長今年 9 月由副校長接任校長一職,新崗位帶來新挑戰。如何秉持學校的教育信念,帶領教學團隊邁步向前,為孩子提供與時並進的優質教育,營造愉快多姿的校園生活,成為鄭麗娟校長接任後必須面對的課題。今期新校長對談,鄭校長將分享如何善用自身經驗與優勢,推動教師團隊的專業發展,培養下一代優秀教育工作者,繼而肩負教導學生知識、技能、態度的重任。
詳細內容2023 MEV機動電能車大賽 (香港 ) 促進創科探索實踐 培養協作競技精神
創新科技教育能夠啟發學生創造力、培養解難能力,提供實踐和探索科技的機會,以迎接數碼化社會的新挑戰。DTSL 將 MEV 機動電能車這項國際性 STEAM PBL (Project Based Learning) 競技運動賽事帶到香港學界,並為學校提供相關教育課程及全面支援。MEV 機動電能車讓參與者設計、製造並駕駛他們自己的「未來車輛」,讓學生實踐應用 STEAM 知識,如 3D 打印、電子線路、機械工程及編程等,培養參與者的創新思維。同時,MEV 機動電能車項目能夠啟發青少年在設計創新、協作溝通、團隊合作以及奧林匹克精神等各方面的潛力,提升全方位綜合能力。
詳細內容融入 Playful School 概念 重新詮釋校服風格
校服是學生身份的象徵,可以幫助他們與學校建立強烈的歸屬感和身份認同。隨着社會發展進步,學生對校服功能的需求亦不斷增加,以滿足多元化的學習需要。聖公會聖安德烈小學譚先明校長高瞻遠矚,決定更改校服設計,在多間校服商中選擇了 Uniform Power提供新款校服,將學校實踐「Playful School」的教育理念融入新校服中,設計一款具實用性、舒適方便,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的新校服。
詳細內容三星堆探索神秘古蜀文明
香港最近在故宮博物館舉辦了三星堆的特別展覽,吸引廣大民眾關注。這位於四川廣漢市的古蜀國文明三星堆是中國考古的重大發現之一,近年發掘和研究有進一步突破,像外星人一樣的青銅面具、宇宙樹和祭祀用品,讓人充滿好奇。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文物探知館和香港故宮博物館定期舉辦不少文物展覽,學校可以舉辦類似導賞活動,讓同學們在香港也可以大開眼界,發現中華文明寶藏。
詳細內容創新、溫暖、永續 共同點亮社會發展明燈
科技在推動社會、經濟、人文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貫穿整個人類發展史。香港教育大學(教大)致力推動教育、社會的多元化研究和發展,以改善學校、家庭、社區的福祉為核心,提出嶄新理念和方案。為擴闊社創的影響力,教大於 2021 年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資助,成立「創新科技社會福利基金」,支援大學研究團隊針對各種社會問題制定可行和可持續的創新方案。由教大舉辦的創新科技社會福利基金項目計劃閉幕典禮於 9 月 27 日完滿結束。過去兩年,率先參與計劃的 4 隊項目團隊善用科技解決民生問題,以創新科技貢獻社會發展。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