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 LAB 成功經驗分享(18期)

INNO LAB 成功經驗分享(18期)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案分享 校長專訪

培僑中學伍煥杰校長、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鳯中學電腦科科主任鄭志鴻老師及馬鞍山聖若瑟中學余建文老師分享申請「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成功經驗。

詳細內容
在家出發:音樂中的喜怒哀樂(42期)

在家出發:音樂中的喜怒哀樂(42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上一期筆者利用自己在進行音樂治療工作上的例子,闡述了兩個重點:第一,音樂可以表達孩子內心難以言喻的情緒;另外,孩子能夠學習到,利用音樂作爲一種安全的方法,發泄自己潛藏內心的負面情緒。今期筆者想介紹一個在家就能做到的音樂活動給予家長們,讓孩子在音樂語言中學習辨識情緒。

詳細內容
用對的方法學對文法(42期)

用對的方法學對文法(42期)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上期分享了整合方式如何令母語為中文的學習者,輕易地理解英語時態【tense】,今期會更詳細地說明這種方式其關鍵及好處,首先就從一般人對-ed 或-ing 做結尾的字說起。

詳細內容
隨樂而知 感受情緒

隨樂而知 感受情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上一期我們探討了「藝術性的表達,往往比語言更豐富」這一課題,今期筆者想和大家進一步闡述藝術性的表達特質,以及對兒童的好處。

詳細內容
英語教學需與學習思維整合

英語教學需與學習思維整合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上期跟各位分享了英語教學應多着重學習者思維輸出的方式,多了解他們怎樣表達思想,才可把教與學接軌。今期筆者會介紹怎樣利用整合思維做到輸入和輸出互通,迅速地幫助學生改善英語能力。如何做到?一齊從整合教學內容開始,務求讓學習者有「叮」一聲的頓悟感覺。

詳細內容
審視英語學習 輸出方式比輸入更重要

審視英語學習 輸出方式比輸入更重要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疫情肆虐全球,許多家長一方面面對生計的煩惱,另一方面在家也要替子女以Zoom上網課張羅。現時,學生逐漸回復上實體課,家長可以暫時鬆一口氣,不用整天在家監督子女上網課。不過,隨之而來面對的問題,便是子女在校內應付學習評估或考試的表現。

詳細內容
新手父母系列 Playgroup錦囊

新手父母系列 Playgroup錦囊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不少新一代家長均擁有卓越的學歷,了解到2歲前的幼童擁有非凡的學習能力,所以特別希望把握此最佳時機,盡自己所能啟發子女潛能。有求必有供,近十年坊間有不少Playgroup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各有特色。到底孩子應否報讀Playgroup,以及如何作出選擇?家長不妨觀察孩子的發展和需要,並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詳細內容
音樂送暖 擁抱母親

音樂送暖 擁抱母親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母親節剛過,過去一年,大家的親子關係是變好還是轉差?新冠疫情為子女帶來家中學習的新挑戰,加上網絡世界的引誘,容易讓孩子沉溺其中,如果在家「一人一機」,大家只顧盯着熒幕,不經不覺間交流就會愈來愈少。在這樣的狀態下,家長要經營好親子關係,實在不易。

詳細內容
優化課時為學校提供足夠誘因 推動應用學習發展——訪問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校長

優化課時為學校提供足夠誘因 推動應用學習發展——訪問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校長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校長專訪

教育局提倡優化課時,看似是釋出主科的課時來讓學生投放更多時間在其他學習領域,其中一項包括應用學習。教聯會副主席鄧飛校長表示,應用學習與優化課時沒有直接關係,畢竟應用學習的範疇是歸類在選修科之下,如學生有意報讀應用學習課程,通常科目會恆常在週三下午及週六上堂,職業訓練局也會因應學生的學習時間,而調整應用學習的上課時間。

詳細內容
套入商界進取模式  「修身、正道」為首  培養未來社會棟樑

套入商界進取模式  「修身、正道」為首  培養未來社會棟樑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作為一個商人,亦是一位佛教徒,何德心居士曾於 2006 年獲頒授榮譽勳章,他一直熱心教育,為本地學校投放大量資源以提升教育質素,全因為他認同「教育為安邦治國之本」,教育是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基礎。他亦一直秉持着自己的一套獨到的管理思維:「教育並非只是灌輸知識,更要借助歷史經驗給予學生借古鑒今的能力,把正確的價值觀植根到學生身上,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收得『修身』之效,繼而『齊家、治國』,最終達到『平天下』的理想社會面貌。而且,香港學界也需要具有起動性,因應社會變化提前做好調整,讓學生能跟上時代步伐,一直進步。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