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教學兩種模式 混合應用互補不足

電子教學兩種模式 混合應用互補不足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為應對突如期來的疫情,全港學校長期停課,讓不少老師、學生和家長都感到措手不及,擔心停課會影響學習進度。如學校能善用市面上各種電子教學工具,相信能把停課的影響減低。

詳細內容
教師視覺:教育制度的反思 PISA 告訴我們甚麼?

教師視覺:教育制度的反思 PISA 告訴我們甚麼?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每3年評估一次,旨在測試15歲學生以母語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2018」(PISA 2018),其研究結果已於2019年12月「放榜」。在是次參與研究的79個國家/經濟體系當中,香港15歲學生以母語閱讀的能力及數學能力均排名第4(較PISA 2015的第2位微跌2位),而科學能力則排名第9(維持不變)。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15問 大家準備好了嗎?

停課不停學15問 大家準備好了嗎?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有危便有機」!停課至今,大家有否想過,復課是「危」還是「機」呢?藉着本文,大家不妨思考一下,為復課後的教與學作好準備。以下我們會點列出相關的問題及可能面對的情況,讓大家思考一下,也可以讓大家在進行復課準備時以作參考。

詳細內容
教師或學生,我們都不完美 從破碎裏找到動人風景

教師或學生,我們都不完美 從破碎裏找到動人風景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案分享 教育專業

當社會把目光放在考取功名,努力教學生在公開試奪星,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許校)的5位老師:吳偉廉(吳Sir)、曾勁波(波Sir)、邱少苗(邱Sir)、陳煥基(基Sir)和賴佩怡(阿賴)卻願意重新定義教育,即使是被標籤的群育學校學生。在許校,主流學校的拘謹和管束並不存在學生與老師平起平坐,呼叫對方花名亦無傷大雅;在許校,只要有需要,學生可以隨時致電老師,關係就像家人;在許校,學生無須盲目追求成績,需要找回自己。「其實老師只需找一個機會讓他們成功,一次就夠。」他們堅持以愛作教育,成功逆轉3個學生的人生,讓他們擁有超乎自己想像的際遇。

詳細內容
給學校推動生涯規劃的要點 第2點:如何訓練統籌的專業及領導能力?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
給學校推動生涯規劃的要點 第2點:如何訓練統籌的專業及領導能力?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案分享 教育傳媒

在英國,學校會按照Gatsby Benchmarks作為推行生涯規劃教育的藍本。香港賽馬會與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梁湘明教授,早前連同3位香港中學校長、1位副校長及專業社工一同前往英國當地,進行了實地考察,了解英國Gatsby Benchmarks的運作。及後,香港賽馬會「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CLAP forYouth @ JC團隊根據香港的情況及學生需要,撰寫了Hong Kong Benchmarks。

詳細內容
科技融入運動科學化訓練 盡顯STEM in PE精神

科技融入運動科學化訓練 盡顯STEM in PE精神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在2018年世界盃、2019年世界場地單車錦標賽等大型比賽裏,運動健兒展示了無比的拼勁與堅持,掀起了學界對體育運動的熱潮。可是熱情過後,大多數師生其實只停留於知識及欣賞刺激比賽的層面,同學投入體育運動的程度,實際上並無太大改變。

詳細內容
全方位學習津貼 造就每個學生的可能性

全方位學習津貼 造就每個學生的可能性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案分享 專家分享

全方位學習津貼能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學習活動,讓老師有更大空間組織跨課程教學,豐富學生學習經歷。本人在運用津貼時會有以下3個方向:第一,推行Maker 文化,讓學生創作樂齡產品,一方面發展STEAM,一方面培養學生關懷長者的精神;第二,為學生科研路上建踏腳石;第三,為學生成立新興學會及探索職業之旅,讓學生多元發展。

詳細內容
帶領教師並肩前行 以活動帶動學習讓學生展翅飛翔

香港教育大學
帶領教師並肩前行 以活動帶動學習讓學生展翅飛翔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上期的《教育專業》邀請到現職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創新領導計劃」的副總監曾永康接受訪問,與大家分享教育哲學及教學研究怎樣優化教育,以其豐富的行政經驗,實踐如何運用管理思維去管理一間學校的實用建議。今期再以曾永康在潮州會館中學擔任了12年校長的寶貴經驗,分享如何為學校定位、及以活動帶動學習的經驗例證;校長怎樣可建立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帶領老師前行,啟發其成長,老師與學生都能相長,讓學校變成真正培育人才的地方。

詳細內容
照顧雙重特殊資優生 多元教學傳承 無私互愛精神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
照顧雙重特殊資優生 多元教學傳承 無私互愛精神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案分享 教育傳媒

生活於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中,無論社經背景如何,貧窮對小朋友來說,總是較遙遠而陌生。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令學生理解社會上存有多元面向,教導他們富有同理心及學懂無私互愛,所以情意教育在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3位中文科老師眼中這麼重要。尹淑芬副校長、卓嘉欣老師及凌靜儀老師希望透過課本內容《賣菜的愛心英雄》,引用不同的教學手法及課堂設計,教育小五年級的學生,特別是雙重特殊資優生,即使自身力量再微小,也可以成為別人的明燈,照亮他人。

詳細內容
以「愛」打造的圖書館 師生心靈滋養之地

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
以「愛」打造的圖書館 師生心靈滋養之地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學校除了是個傳授知識的地方,更該是個讓小朋友學習成為更好的人的空間。教育裏,關愛最容易被忽略,但又是最重要的一環,這不僅是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圖書館主任凌秀慧主任的教育理念,更是她管理圖書館的堅定信念。「『愛』永遠是我作為教師的第一重點,即使老掉牙,但一直以來受前輩的影響及教誨,令我明白到以生命影響生命是個多麼幸運而寶貴的使命。」她作為老師,以愛為教,以人為本,希望能感染學生,把這份精神傳承下去。

詳細內容